扫描二维码,使用手机查看。
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大致有下列几种形式(见图1(a)~(h)):
图1(a)是基本充电回路。R是充电电阻;r是保护电阻;RD是个大电阻,它与微安表串联起来可以测量电容器上的充电电压。
试验变压器接地端经一毫安表接地,可以测量充电电流。微安表与毫安表都旁接一保护间隙,以防当仪表损坏时在控制桌上出现高电压。
充电电阻是逐个串接起来的,在放电时每个充电电阻上的电压不超过电容器上的充电电压,结构比较简单。
但这样做有一个缺点,每个电容器的充电时间不一样,当首端电容器充满电时,末端电容器上还没有充满。
为使电容器上充电比较均匀,一般选保护电阻 图1(e)是在高效率回路中采用双边充电,它的充电变压器高压绕组两端都处在高电位,绝缘结构应是特殊的。若充电变压器高压绕组一端接地,可改用图1(c)那样的倍压充电电路。
当发生器标称电压越高,级数越多,充电不均匀性的矛盾越尖锐,有人采用多路充电的方式(如图1(f))来解决,但这种做法使结构比较复杂。
图1(g)R'回路中每台电容器的充电时间是基本一样的,但在隔离球隙动作之前,出现在旁接电阻R’上的电压是很高的。在分析放电回路时可看出,当中间球隙动作后,主电容器是可以经过充电电阻放电的。如希望充电电阻不影响主回路的放电效率,要求经过充电电阻放电的时间常数为主回路放电时间常数的10~20倍。
雷电冲击波的波长较短,当充电电阻在104 Ω数量级时,就可满足这个要求。操作冲击波的波长较长,如要满足此要求,将使充电时间很长,充电很不均匀,将使效率很低。为此有人采用图1(h)回路,途中各级g为球间隙,B是气动开关,充电时合上,放电时断开。
冲击试验时,放电次数很多,对此开关的要求是很高的。如不采用这种开关,充电电阻又不太高,计算操作波的波形时,应把充电电阻的作用考虑进去。
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与简单的RC充电回路不同,首先它是多段的,电容器与电容器之间隔着电阻,其次它的充电电压不是稳态直流电压而是整流电压。有人把冲击电压生器的充电回路看成一均匀线路来进行分析。图2中把充电电阻都挪到一边,并令n为级数,则有
R1=nR’/l,C1 =nC/l
式中,nR’为总充电电阻值,nC为总电容值。经过数学推导可得,后(即x=0处)一台电容器上的充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式所示:
u(t)|x≈0≈U[1-4/πexp(-t/T)]
T=4R’Cn2/π2≈nR’·nC/2
考虑到前面接有保护电阻r,冲击电压发生器多级充电回路为图3(a),在观察后一台电容器充电情况时,可以近似地简化为图3(b)电路,请注意R=R’/2。
由整流电源向电容器充电时,随着电容器上电压的升高,硅堆在每半周内导通的时间将越来越短。要对这种情形进行分析比较困难。一般由试验曲线来决定电容器由整流电源充电时的电压变化情况。图4中曲线2代表直流电压充电时电容器上的电压变化,可用公式表示如下:
Uc=Um[1-exp(-t/(R0C0))]
由整流电压充电比由直流电压充电慢得多,假若由直流电压充电到uc/Um=0.9,需要充电时间t充=2.3R0C0,那么由整流电压充电到uc/Um=0.9,需要充电时间t充=15R0C0(见图4曲线1,2)。对图3所示的充电回路,则在上述条件下,
t充=15(r+8nR÷π2)nC≈15(r+nR)nC
每级充电电阻值约为保护电阻值的1/10。但要校核一下它对放电回路的影响。根据回路的情况,它的影响是不同的。图5画出三种回路中球隙动作后流经充电电阻的放电电流。
这些电流将降低输出电压,为了不降低利用率,必须使内部放电的时间常数为外部放电的时间常数的10-20倍。内部放电的时间常数分析如下:
从图5(a)中可较容易地看出,内部小回路的放电时间常数为C(rd+R/2)且要求
C(rd+R/2)≥(10~20)C/n(∑rd+Rt)
图5(b)中要求
C(rf+R)≥(10~20)Crt
图5(c)中设U为一电容C的电压,则
2u=iR+3ird
因
-Cdu/dt=3i
故
U=Ucexp[-t/(R/6+Rd/2)C]
要求
C(rd/2+R/6)≥(10~20)C/n’(∑rd+Rt)
式中,n’为电容C的个数。如所选充电电阻满足上式要求,那么它对放电回路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。
武汉三新电力专业研发生产冲击电压发生器,十余年相关经验,数十名专业工程人员,买雷电冲击电压发生器就选三新电力。更多技术资料:http://www.cjfsq.cn/。